新台币旧台币(国民党接手台湾后)

1945年8月15日中午,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。国民党正式接手台湾,标志着日据时代的终结。70多年来,台湾经济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?让我们细数台湾经济发展的“光”与“影”(上)——从复苏到起飞。

国民党接手台湾后,台湾经济究竟经历些了什么?(上)

国民党接手台湾之际

经历了二战后的台湾,满目疮痍。因遭美国空军大肆轰炸,台湾全岛损失惨重,工业与电力全面瘫痪。在经济层面,最为严重的莫过于通货膨胀与土地问题。

通货膨胀有多严重?

1946年至1949年。旧台币急速贬值,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千倍;发行面额也跟着节节高升,从发行之初最大面额钞票是10元钞,到1948年12月竟然发行到1万元大钞;发行量也由起初的53亿元,到1949年6月暴增为5270亿元,增加近100倍。

1949年至1952年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8.3倍。货币供应量在1949年至1952年增加了12.3倍。恶性通货膨胀和巨额财政赤字形成了恶性循环,台湾经济濒临崩溃。

严重的通货膨胀极其不利于台湾战后经济恢复,通过币值改革恢复台湾经济迫在眉睫!

国民党接手台湾后,台湾经济究竟经历些了什么?(上)

土地的致命一击

一方面,美军轰炸对田地的损毁,加之当时出现了寒害干旱等自然灾害,给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。另一方面,日本人当时在台湾的时候,采用化肥进行耕种,日军战败撤退前,大肆使用化肥然后又进行刻意的中断化肥供应,导致台湾的土地难以耕种,很多耕地颗粒无收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,农业生产只有日本殖民时代产量最高的1939年的45%。

战后经济复苏

币制改革

1949年6月15日,陈诚在台湾省财政厅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严家淦的协助下,颁布《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》,把从大陆运来的黄金、白银、美元作为准备金,发行新台币,同时停止使用旧台币。《方案》规定,旧台币4万元折合1元新台币,并限定在1949年12月31日之前兑换。此次币制改革最重要的部分,在于以足够从大陆运来的黄金作为货币支撑。币制改革相当顺利,很快控制了通货膨胀,对台湾早期的金融稳定,有相当的帮助。

国民党接手台湾后,台湾经济究竟经历些了什么?(上)

土地改革

土地改革是国民党到台湾之后另一个成功改革,分三阶段推进。首先推行的是“三七五减租”,是台湾土地改革的浅水区,就是规定地主收取的地租不可超过土地收益的37.5%。第二步是“公地放领”,就是把原来没收的日本人占领的“公地”出售给农民,用“公地”扶助农民取得自有耕地。第三个阶段是“耕者有其田”,是土地改革的深水区,因为这必须要动地主的“奶酪”。当改革推进到第三阶段,当局手里已经没有地了,大部分田地在大地主那儿。加之当局财政困难,口袋里根本没有钱去买地。既无钱又无地,该怎么办呢?1953年,“耕者有其田”计划开始推行,主要做法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,取而代之的是拿出当时四个业务良好的公营企业,包括台湾水泥公司、台湾纸业公司、台湾农林公司和台湾工矿公司,以公司的股票换取土地。

土地改革总体看来是较为成功的,它提升了台湾农业生产效率,解决了农民生活问题,削弱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,并使土地资本转向工商业,有力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。

国民党接手台湾后,台湾经济究竟经历些了什么?(上)

经济起飞

生产恢复后的台湾经济,很快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——岛内市场过于狭小。当时,对于继续推进“进口替代”还是“出口导向”战略,台湾岛内经历了第二次财经大辩论,最后以“出口导向”战略胜出,才有了台湾经济的起飞。台湾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,以“物美价廉”的产品行销全球。

与此同时,值得称赞的是台湾社会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拉大贫富差距,而是逐渐形成了橄榄型的社会,这主要得益于台湾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结构,台湾90%以上都是中小企业。同时,也造就了台湾“出口导向”的另一个特点,即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特色,这一点与四小龙的韩国、中国大陆等以大企业为出口主体的特征都不一样。

后续发展敬请继续关注【国民党接手台湾后,台湾经济究竟经历些了什么?(下)】

发布于 2023-02-21 14:02:12
收藏
分享
海报
326
上一篇:绿盟(绿盟) 下一篇: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排名(两大顶流立功了中欧基金净利猛增近100)
目录